|
|
訂閱社區雜志 |
【冶金】馬鋼余熱發電成為節能減排新途徑 |
(時間:2009/5/19 10:18:20) |
走進馬鋼新區三鐵總廠的燒結區域,眼前呈現出一派大戰紅五月的熱烈氣氛,兩條360平方米燒結生產線實現滿負荷生產,縱橫交錯的皮帶輸送機將冷卻后如烏金般的燒結礦源源不斷地輸往4000立方米大高爐。而就在熾熱的燒結臺車帶冷線旁,馬鋼發展循環經濟的節能減排項目之一,廢氣余熱發電工程項目也緊鑼密鼓地緊張施工。這一項目建成后,其用于冷卻燒結礦的廢氣余熱不但全部得到回收,利用其熱能進行發電,而且余熱廢氣也將實現封閉循環使用,杜絕對空排放,減輕對大氣的溫室效應。 在近4層樓高的燒結帶冷機上,那攝氏800多度的輻射高溫氣浪使人窒息,燒結帶冷機下面,8臺風機以巨大的風力為其強制冷卻降溫。為回收這些風機送出的冷卻燒結礦后排放的余熱廢氣,馬鋼新區在建設之初就考慮到將其引入余熱鍋爐生產蒸汽,但在生產實踐中發現,這些余熱廢氣的價值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技術水平和裝備制造技術的日益成熟,利用廢氣余熱和熱能進行發電成為企業節能減排、降本增效的新途徑之一。 馬鋼二鐵總廠在國內首次嘗試利用廢氣余熱發電并取得成功的基礎上,不斷總結經驗,持續科技創新,并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秘密。從2008年底,馬鋼又繼續投入8900萬元資金,在馬鋼新區的兩條360平方米燒結生產線上,計劃用1年多的時間建成全部采用國產化設備的廢氣余熱發電項目,從而形成封閉循環、反復利用的節能減排系統。 在馬鋼三鐵總廠燒結區域的燒結帶冷機余熱發電工程建設工地上,從總設計單位馬鋼設計研究院到參加建設的馬鋼修建公司、機電分公司、一能源總廠和自動化工程公司的建設者們,按照力爭在今年8月份之前建成投產的目標開展了協同大會戰。在燒結機A線的建設工地上看到,馬鋼修建工程公司的大吊車正在吊裝方形管道,長度近120米的回氣管道已基本安裝完畢,用于引出熱風的巨大閥門也在兩臺燒結機上安裝到位。而安裝余熱鍋爐的鋼結構骨架和安放20MW補汽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的混凝土基座也全部完工,等到設備一到就可立即進行安裝。而凈循環水泵站和冷卻塔混凝土結構也澆注完成。 了解到,按目前兩條燒結生產線正常生產,每小時要排放40萬至60萬立方米的余熱廢氣,這一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小時可發電1.5萬千瓦時左右,同時由于在設計中采用了余熱廢氣封閉循環利用,杜絕了廢氣的對空排放,為我市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而對企業來說,也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并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