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動態】《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準 |
(時間:2010-12-1 16:29:02) |
據悉,11月25日,由國家發改委會同環保部等部門編制的《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已經通過國務院批準。 作為“十二五”時期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之一,《節能環保產業規劃》將對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循環利用產業提供技術、產品和服務等支持,促進綠色經濟產業鏈的形成與發展。 據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吳曉青介紹,中國環保產業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將保持年均15%-20%的增長速度,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環保產業市場之一。“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環保投資需求將比過去的五年增加一倍以上,超過3萬億元。 國家發改委環資司巡視員何炳光介紹,在《節能環保產業規劃》的具體結構上,分為節能產業,環保產業和資源的循環利用三個方面。 在節能產業方面,主要方向是發展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包括鍋爐窯爐、電機及拖動設備、余熱余壓利用裝備、節能監測技術和裝備,重點示范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基于吸收式換熱的新型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技術等。 同時,《規劃》中亦關注推廣高效節能產品及推動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規劃》將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節能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等一攬子服務,并以節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資的市場化節能服務模式。 而在環保產業方面,《規劃》提出發展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包括污水、垃圾處理,脫硫脫硝,高濃度有機廢水治理等。 根據環保部政研室主任夏光的理解,就是“把所有能夠通過市場的辦法解決的,以節能環保為目的的產業活動都納入到規劃中”。 節能環保等新型產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我國實施的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中,有210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環境建設,而目前規劃的一系列產業調整振興規劃,也將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盡管我國環保產業有了一定規模,但總體而言缺少原創性開發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自主創新能力有限;同時,產業政策體系發展也很不完備。 夏光告訴記者,目前獲批的《節能環保產業規劃》屬于意見性和導向性文件,而涉及具體的財政、稅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還在研究中。“節能環保企業今后將有望獲得更多的稅收優惠。” 何炳光表示:“完善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政策機制,僅僅依靠市場機制往往無法解決所有問題,要求政府制定和完善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的產業,財政、稅收、金融、投資等方面的激勵和約束性的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綠色經濟。” 據其介紹,面向節能環保產業的財政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向,是繼續落實和完善已經出臺的有關節能環保、資源利用、新能源發展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要推進重點節能工程,加強政府采購中的循環再生產品的比重。 根據目前的《企業所得稅條例》規定,從事節能環保企業可以得到“三免三減半”,即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免交企業所得稅,第四年至第六年減半征收的優惠的基礎上,有關部門還在考慮是否可以將15%的所得稅再減半。 而金融政策的制定方向,則是繼續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企業融資上市等。 我國核電設備將迎“春” 當前中國核電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強勁勢頭。根據中國中長期核電發展規劃,到2020年核電運行裝機容量要達到4000萬千瓦。據了解,這個指標還要突破,即要達到7000-8000萬千瓦。核電產業發展是鐵定的事情,在核電大發展前提下,核電設備務必迎來“春天”。 中國核電入了快速增長期。目前有14臺在建機組,裝機容量達到14.28GW,另外還有35個項目將要開工,兩部分合計達到了51.72GW,約為目前裝機容量的6倍。這些項目基本上在2011~2016年開始投入運營。另外,除在建項目外,其他提議和計劃中的核電機組達到80個,合計裝機容量為72GW。預計2020年,中國可以達到80GW的核電裝機容量,2030年將達到130GW~160GW,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核電設備主要分為核島、常規島和輔助設備。核電成本中核電設備占到50%左右,核島、常規島分別占據設備成本的46%和31%。按照2020年80GW的總裝機容量來計算,2010~2020年核電設備需求將達到4500億元,年均達到400億元。其中,核島設備年均需求為190億元、常規島年均需求為130億元。市場容量較大的,還包括核島設備中的蒸汽發生器、壓力容器、反應堆冷卻劑泵和閥門,以及常規島設備的汽輪機和發電機。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