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3日,安徽省首次拉響了重污染天氣省級預警。面對霧霾,我們既要預警,更要從源頭上防控。要想有效驅散霧霾、共享綠色江淮美好家園,首先要緊緊抓住節能減排這個“法寶”不放松,加快建設創新型生態強省。

一、調整政策導向。改革干部考核和選拔機制,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將環境治理作為考核政府官員績效的重要內容,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職責要求,設置各有側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標。 二、提高產業轉移環保門檻。地方政府要結合自身實際和資源稟賦特點,承接能夠帶動地區經濟增長且環保的產業和企業,實現經濟崛起。 三、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大力推進煤炭凈化技術創新,促進低碳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鼓勵煤炭行業節能,提高煤炭資源的使用效率。積極發展水電、風電、光伏發電、沼氣、核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等各種低碳或無碳的綠色能源。將節能環保技術應用于能源行業,降低能源行業本身能源消費,減少碳排放。 四、調整產業結構。鞏固農業基礎,發展現代農業,建立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農業技術體系,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政策。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要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比重,鼓勵服務創新。 五、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省有關部門和各地要進一步促進高耗能工業企業加強技術改造、推進節能降耗、提升盈利水平。結合我省已制定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利用現代高新技術手段對高碳產業進行改造。設計在線監控系統,建立企業能源管理體系,對高能耗企業在日常生產中的能源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監管。 六、完善相關政策。設立專項資金,支持重要領域的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進行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通過市場融資、政府引導的方式設立創投基金,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關鍵領域組織實施重大項目和工程。由政府首購和訂購重大創新產品,加快節能減排、低碳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創新推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資源環境交易機制、協同整治地區環境污染,促進節能減排手段市場化。加大政府資金支持力度,重點扶持節能減排領域重 點項目和工程。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扶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和創新成果轉化。 七、健全節能標準化管理機制。一要完善節能標準體系。實施能效標準推進工程,形成覆蓋工業、能源、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的節能標準體系;實施節能標準化示范工程;推動節能標準國際化。二要強化標準實施。加強政策與標準的有效銜接;嚴格執行強制性節能標準;將強制性節能標準實施情況納入地方政府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加強節能監察力度。 八、推動低碳技術創新。建立科技政策創新機制,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研發力度。支持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開發高效節能減排工藝、技術和產品。培育低碳技術科研和產業化基地。政府要直接參與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工作。此外,還要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九、推廣低碳消費模式。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建設低碳化公共設施,對辦公場地進行改造,使其達到符合節能要求的標準。制定《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實施辦法》。推廣無紙化辦公,加強對公務車輛的監督管理。引導公眾生活低碳化,提倡勤儉節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