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十堰市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 |
(時間:2016-8-9 9:51:29) |
今年6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批復了同意十堰經濟技術開發區為全國2016年園區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獲得中央財政專項9000萬元支持,是湖北省唯一入圍園區。這也是繼躋身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國主體功能區建設試點示范、全國第五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試點城市后,市發改委近三年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成功爭取到的第四大示范點,更是市發改委發揮宏觀經濟管理職能作用,服務全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大舉措。 全國2016年園區循環化改造重點支持園區申報時間緊,名額少,競爭激烈。市委書記周霽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市委副書記、市長張維國批示:竭盡全力,務必申報成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傅繼成帶隊赴省政府及省直有關部門爭取支持,市發改委積極主動跟蹤國家動向,提前謀劃編制實施方案,為順利通過省、國家專家評審論證奠定堅實基礎。 這是我市積極開展節能減排工作、推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一個生動事例。 “十二五”以來,全市發改系統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把節能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經濟提質增效、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節能工作。2015年,我市單位生產總值能耗為0.6531噸標準煤/萬元 (按2010年不變價),比2010年下降31.4%,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十二五”下降16%的目標任務,“十二五”節能目標責任考核成績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是全面實施能源消耗 “雙控”制度的第一年,省政府下達我市2016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目標為2.7%。目標任務即是作戰指令,全市發改系統積極主動作為,多措并舉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強化目標責任。市發改委報請經市政府同意,迅速將省政府下達十堰市2016年節能降碳工作目標任務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區、市直相關單位及重點能耗企業。 ——調整產業結構。實施企業投資負面清單管理,堅決禁止 “兩高”項目審批,積極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嚴格實行項目能評制度,實現所有審批 (核準、備案)的投資項目能評審查全覆蓋。將全市能源綜合消耗超過1萬噸標煤的11家重點企業納入全省碳排放權交易,將30家重點能耗企業納入重點監察范圍,促進企業提高節能水平和節能意識。 ——實施節能改造工程。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多遠投資方式,大力推廣余熱余壓利用、能量系統優化等成熟技術改造工程建設,推動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加快企業和單位實施燃煤鍋爐、變壓器、電機等重點裝備節能工程。 ——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劃定中心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出臺實施燃煤鍋爐節能環保綜合提升實施方案、燃煤小鍋爐淘汰工作實施方案和補貼政策等。大力推進一批水電項目建設,推廣使用天然氣,大力發展太陽能、生物質、風能發電。加大黃標車和老舊車淘汰力度,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提高全市清潔能源使用率 。 ——加強節能技術推廣。把節能技術研發和技術推廣作為政府科技投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領域,列入年度科技計劃。組織實施農業節能工程建設、柴油發動機電控高壓噴射管路系統、特種車環保自動遮蓋系統等一批節能環保項目。 ——向上爭取節能項目。組織申報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7個,總投資35518萬元;申報省預算內投資項目4個,總投資4318萬元。爭取下達中央、省預算內資金項目3個,資金1265萬元。同時,中央預算內循環經濟項目即將下達。 ——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積極開展“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以“踐行節能節儉,建設低碳家園”等為主題,引導群眾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樹立節能節儉理念。 有效措施換來的是喜人成績,今年上半年全市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5%以上,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定目標,節能減排考核繼續位居全省第一。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